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洛杉磯國際機場
就搭乘直達班機的旅客數量而言(非銜接航班),在全球眾多機場之中,洛杉磯國際機場名列前矛。以服務的總旅客數量與貨物的總重來看,洛杉磯國際機場之客運業務為全球第五大[1]、貨運業務則是第六大。在2005年,服務超過6千萬旅客和2百萬頓貨物。洛杉磯國際機場不但是加州最繁忙的客運機場,在美國,也是第三大之機場(但若僅單計算國際旅客數量,洛杉磯國際機場則排名第二,僅次於第一大的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2],全球則是排名第20名)。
往來洛杉磯國際機場的航班遍及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共計連接87個美國國內機場與69個外國之機場。在該機場,最主要的航空公司為聯合航空(佔19.57%的旅客流量,包含聯合快捷(United Express),其次為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15%)和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12.7%)[3]。同時,也是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和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國際與國內航線的主要航點。
洛杉磯國際機場緊鄰太平洋,位於洛杉磯市中心西南方約15英里(24公里)處,佔地3425英畝(14平方公里)。因為機場位於太平洋岸邊,濃霧有時影響班機起降,此時,部份航班會選擇就近轉降47英里(76公里)外聖博那蒂諾縣(San Bernardino)的安大略國際機場。
僅管洛杉磯國際機場是該地區最大的機場,但由於洛杉磯地區幅員廣大,此一地區內同時擁有為數不少的民用機場。事實上,有些著名的景點,如Hollywood,離這些小機場的距離,要比到洛杉磯國際機場要近得許多。
附帶一提,洛杉磯國際機場是最有名民航飛機迷觀賞飛機的機場之一。其中,Imperial Hill 地區為著名觀機的地點,整個機場的南面由此處可一覽無遺。此外,位在24左跑道與24右跑道端靠近 In-N-Out 漢堡速食店旁的草地,更是飛機迷經常造訪之處。在此處觀賞民航班機,最大的好處,是有機會可以看到各種不同機型,飛越頭頂上空而降落的壯觀景色。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洛杉磯國際機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6%9D%89%E7%A3%AF%E5%9C%8B%E9%9A%9B%E6%A9%9F%E5%A0%B4
佛羅里達州迪士尼
參考資料:原野旅遊 (佛羅里達州迪士尼) http://www.mbtech.com/trv/t418.html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魁北克的獨立問題
加拿大被譽為民主工業強國G-7的成員之一,卻也面臨國家分裂的危機。 溯源自1837年法裔民族意識逐漸在法裔的農工階層展開,經過了1930年的經 濟危機,使原本對外經濟以製造業為主的魁北克省民意識到:法裔人口在加拿大所扮演的不平等角色。而在這段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現代化」導致了法 裔團體的「文化自覺」,藉此衝擊又衍發了民族自決的分離運動問題。
(一).寧靜革命:二十世紀中葉,魁省的法裔基於魁省既有的工業基礎,在經濟、政治,乃 至女權運動皆有長足的發展。此時已累積了相當實力的自由黨,由黨魁沙 吉領導魁北克省政府接管許多教育和社會政策,結束了羅馬天主教在這一 方面的控制,使得經濟得到長足的進步,而法裔人民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昇,謂之寧靜革命。
(二).暴力抗爭:(民族衝突)時期(1970年之前) 基於寧靜革命後所產生的自信心,以及其中醞釀的「法裔民族意識」在1960 年代逐漸升溫發展成暴力抗爭。這期間發生了魁北克最猛烈的暴力事件。 當中最有力的推動組織為「魁北克自由陣線」(FLQ)。該組織於1962~1972 年間造成七人喪命,傷者無數,以及難以估計的社會成本損失。「魁北克 自由陣線」暴力抗爭之興起因素如下:
1. 加國聯邦政府之無能:(1).在寧靜革命前未能預料魁省法裔民族運動的轉變,進而採取溝通 或 防禦措施,以遏止恐怖主義的發展。(2).事發之後,逕自採取逮補行動,帶來激烈的對立,終止倡導獨立者與恐怖主義結合,擴大其勢力。
2.其他社會不安因素:當時魁北克失業情形嚴重,配合社會動亂頻起,造成惡性循環,不滿情 緒高漲,部分的法裔參雜了種族因素而轉移為民族抗爭。
3.武器取得:當時加國的武器管制鬆懈,火藥等取之容易。
4.支持力量:(1).從寧靜革命獲得民族信心的法裔人民。(2).古巴政府、阿爾及利亞得勢革命黨------民族自由陣線。(3).巴勒斯坦反抗軍。(4).越南民族同盟。(5).阿爾及利亞另外2個民族自由運動組織。
5.社會、文化、歷史背景:法裔家人對於法國隻眷戀不如英裔加人對於英國之眷戀來的深,但在英裔 文化處處掣肘之下,在文化上他們傾向法國。
6.組織力量來源:(1).民族獨立同盟(較激進)。(2).魁北克獨立社會者主義行動聯盟(較為保守)。兩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一致、理念相結合,使獨立運動的力量擴大。
7.不滿程度:許多參與者因不滿分離主義發展緩慢,並對體制內改革絕望,以致企圖以較快的「暴力方式」達成目標。然而,較理性的運動組織(如魁北克獨立社 會主義行動聯盟)逐漸以排斥暴 力為宗旨,並呼籲以冷靜和諧的方式抗爭。加上聯邦政府於1960年代末曾有效壓制,造成「魁北克自由陣線」的式微,而放棄了法律邊緣的抗爭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和平的憲政抗爭。
8.憲政協商時期(1970之後,魁省的政治菁英中明顯分為「主權派」和「聯邦 派」。前者由魁北克黨支持,趨向獨立;後者以自由黨為主,趨向憲政體制 內之改革):此時魁省一改以往街頭巷戰的作風,走進議事廳,以訴諸民主的方式解決問題。而民主方式解決「自決問題」不外乎修憲和公投。然而聯邦政府和魁省雙方喜好各異。聯邦政府希望以「修憲」解決問題,「主權派」卻青睞「公民投票」。在憲政協商時期,魁省「民族自決意涵」是呈「擺盪週期式」演進。第一次修憲期間,因法裔人民企望政府修憲,是為所謂低谷期。三次修憲中,為承認魁省為「獨特社會」的2次修憲皆遭否決。然而在1980的魁省公投中,60%的人反對獨立,1995年10月的第二次公投中,聯邦派以50.6%比49.4%的微弱多數險勝獨立派,因此對獨立派來說,2次的公投皆落敗,導致1970年的「暴力抗爭期間」及1992~1995年的第二次公投期,法裔人民對政府憲政已失去信心,屬高峰期。
三. 現在情勢:魁北克省目前尚未獨立,但是卻擁有教育、健康措施、財源、天然資源、市政、住宅、文化、能源、移民、工業、語言等諸多自主權。除此之外,魁省也具備了三項準國家的條件:
(一)地方權力的擴充:1.財源2.立法3.對外權力
(二)語言權:1867年憲法之第133條款創立了在加拿大國會反魁省議會以英法雙語立法之原則。1928年憲法之第17、18兩條款之第一項也重申聯邦立法必須符合雙語原則之要求。但魁省卻不領情,在省轄範圍內只把法語定為法定語言,造成其餘人士抗議,鬧到了加國最高法院,魁省這才不得不放寬此條法案。
(三)否決權:1996年2月2日經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賦予魁省和一些其他的省分在未來修憲時有否決權。四. 未來展望:縱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魁省是持續它原先「民族自決意函」的擺盪週期式,而回到有限分離主義,或是選擇獨立,均會秉持著「民族自決」的原則繼續追求「自主」。
而解決加國族裔問題的方法有2:一是國家認同;二是族裔散居。為尊重個人行動自由權,前者較後者可行。而前者又有2種實施法:(1)同化:(2)協商式民主。採強勢作為的同化應不能為魁北克省民所接受,所以融合了「民族自決意函」和「聯邦體制」的「協商式民主」勢必成為日後憲改的方法,而協商式民主的目的在於將「民族自決意函」納入民主宏規的憲法中,才能兼顧少數族裔的自主權。因此,「民族自決意涵」必須受到憲法的保障,聯邦政府的憲政才能得到魁北克省民的接受。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魁北克的獨立問題):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1806089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斯德哥爾摩文化
斯德哥爾摩作為瑞典的首都,有很多國家級的文化研究所。最著名的是兩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佈的世界遺產:德寧翰宮(Drottningholm)和斯考哥司基考哥登森林墓園(Skogskyrkogården)。
斯德哥爾摩老城
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部分是老城(Gamla stan),它主要建造在Stadsholmen島上。它保留了中世紀的街道系統,兩條主路東長街(Österlånggatan)和西長街(Västerlånggatan)交叉橫貫整個島,還有一些小路通往岸邊。島上有名的建築包括巨大的德國教堂(Tyska kyrkan),一些公館和宅邸,如貴族院(Riddarhuset,諾貝爾的住宅)等。
1998年斯德哥爾摩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
文學
和斯德哥爾摩相關的文學家包括:詩人和歌詞作家卡爾·麥可·貝爾曼(1740年-1795年),小說家和戲劇家奧古斯特·斯特裡德伯格(1849年-1912年),小說家雅爾瑪·瑟德爾貝里(Hjalmar Söderberg)(1869年-1941年)。其它的名人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溫特·詹森(1900年-1976年),流行詩人和作曲家埃弗特·陶貝(1890年-1976年)。小說家皮爾·安德斯·弗根斯特姆(1917年-1998年)寫了一系列的小說描繪19世紀到20世紀中期斯德哥爾摩的生活。
建築
Riddarholmen教堂,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建築
城市最古老的地方是在一個小島上的老城。現在仍舊保留了原來的中世紀的街道。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建築是13世紀後期建造的騎士島教堂(Riddarholmen)。1697年一場大火將中世紀的城堡燒毀,重建的斯德哥爾摩皇宮是巴洛克風格。斯德哥爾摩大教堂(Storkyrkan),是斯德哥爾摩基督教主教的轄地,就在城堡邊上,它建於13世紀,18世紀重修。
15世紀,城市就開始向外擴張。19世紀工業化時期,城市迅速發展,整體規劃和設計受一些大的城市如柏林和維也納的影響。那個時期的著名公共建築包括瑞典皇家歌劇院。
20世紀,新的建築風格興起。城市的風格由最初的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現在轉成新藝術運動風格。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是其中的代表,由拉格那爾·奧斯特伯克(Ragnar Östberg)設計,建造時間從1911年到1923年。其它的建築包括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和斯考哥司基考哥登森林墓園。
1950年代,城市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斯德哥爾摩開始建造地鐵。隨著新的郊區不斷擴展,大部分市中心的建築也重新設計。1960年代商業中心賽格爾斯廣場(Sergels Torg)建成。周邊的知名建築包括文化宮,城市劇院和國家銀行。
博物館
斯德哥爾摩是世界上博物館最多的城市之一,一共有70多個博物館。
瑞典國家美術博物館裡面收藏了16,000幅畫和30,000件手工藝術品。
瑞典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瑞典國家級博物館,主要收藏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如巴伯羅·畢卡索和薩爾瓦多·達利。
其它有名的博物館:
斯德哥爾摩城市博物館
斯康森露天民俗博物館(Skansen)是一座室外博物館,建於1891年。
瓦薩博物館(Vasa Museum)是一座海上博物館。
劇院
在斯德哥爾摩所有的劇院中,皇家戲劇院是歐洲最著名的劇院之一。瑞典皇家歌劇院建於1773年。其它有名氣的劇院包括斯德哥爾摩城市劇院、人民歌劇院、現代舞劇院、中國歌劇院、奧斯卡劇院等。
媒體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媒體中心,一共有四份國家日報,一個公共電臺(瑞典電臺)和電視臺(瑞典電視臺)。其它的主要的電視機構的總部也在斯德哥爾摩。所有主要的雜誌的總部同樣位於斯德哥爾摩。最大的出版社是邦尼集團(Bonnier)。
運動
斯德哥爾摩最流行的運動是足球和冰球。有名的足球隊一共有三支,分別是ALK足球俱樂部、哈馬比足球俱樂部和佐加頓斯足球俱樂部。斯德哥爾摩最高水準的冰球隊是佐加頓斯冰球俱樂部。
斯德哥爾摩曾經是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地,主會場是斯德哥爾摩奧林匹克體育場,是田徑和足球的比賽場地。現在是佐加頓斯足球俱樂部主場。佐加頓斯冰球俱樂部的主場是斯德哥爾摩圓形體育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球形建築之一。同時也舉辦音樂會和其它活動。
年度文化活動
斯德哥爾摩爵士音樂節是瑞典最古老的音樂節制一,每年8月舉行。
斯德哥爾摩同志驕傲節是北歐最大的同志驕傲節,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開始舉行,延續一周。最後一天往往有一個大規模的同志遊行。2006年的遊行有30,000人參加,350,000人參觀。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斯德哥爾摩):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AF%E5%BE%B7%E5%93%A5%E7%88%BE%E6%91%A9